风采展示

名师风采

红土育文旅·匠心守初心 —— 我的育人故事

作者:吴敏   时间:2025-09-10   点击数:

文化与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吴敏

作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的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员、支部书记,我始终以 “知行合一”为纲,在研学旅行教学中带学生“走出去”;以“仁爱之心”为尺,在班级管理中帮学生“立起来”;以“党建引领”为帆,在文化传承中让红色客家基因“活起来”。这二十几年的育人路,每一步都踏在闽西的土地上,每一段故事都藏着职教人的坚守与热爱。

一、以专业实践为基:让研学线路承载文化与技能

“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要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会设计、在实践中掌握技能。”这是我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课堂上常说的话。作为主攻研学旅行方向的教师,我深知“纸上谈兵” 培养不出合格的文旅人才,于是始终把“外出实践踩线”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 从古田会议旧址到长汀的红色旧址,到永定的客家土楼,再到连城的培田古村落,闽西的山山水水间,都留下了我和学生们踩线的足迹。

2024年,首届福建省研学旅行优秀案例评选启动,我带领工作室的4支学生团队开启了“线路攻坚”。为了设计出既有文化深度又具实操性的线路,我们在长汀瞿秋白纪念馆和讲解员反复沟通,挖掘 “瞿秋白翻译《国际歌》”的细节,将其转化为“研学任务卡” 上的互动问题;在永定洪坑土楼群,我们记录客家老人制作“土楼模型”的步骤,把“客家土楼建筑技艺”变成可体验的研学课程。最终,我指导的4条线路全部入选首届福建研学旅行优秀案例,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2025年,我指导比赛团队把其中一条线路“客家寻韵 匠心筑梦” 进行打磨修改,将雕版印刷、客家木偶戏、连史纸制作、姑田游大龙与研学结合,设计出相应的研学产品方案和研学手册,不仅获得福建省研学旅行技能大赛二等奖,还被龙岩2家旅行社采纳,累计接待研学团队2000 余人次。

记得在技能大赛获奖后问一位学生:“设计这条线路时,最难忘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老师带我们在培田古村落,听70岁爷爷讲‘耕读传家的家族故事’,那一刻我明白,研学线路不是冰冷的行程表,而是要把文化的根扎进去。” 这句话让我倍感欣慰 —— 我始终相信,研学旅行教学的“知行合一”,不仅是教会学生设计线路、组织活动,更是让他们在实践中读懂“文旅人的责任”,让每一条线路都成为传承红色客家文化的纽带。

二、以仁爱管理为翼:让迷茫学生重拾方向与信心

“辅导员的工作,就像给迷路的孩子点亮一盏灯,不是替他们走,而是帮他们看清路。”担任旅游管理专业兼职辅导员时,我曾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班里部分学生上课迟到、实践课敷衍,有学生甚至说 “旅游专业就是‘玩’,没必要认真学”。面对“学风松散”,我没有开“批评会”,而是策划了一场 “职业规划班会”—— 我邀请一位在旅行社上班的毕业学长回校分享他的工作体会。当学生们听到学长说 “当年因为实践课没学好,第一次带研学团时连‘安全预案’都写不好”时,课堂瞬间安静了。班会后,我趁热打铁,让每位学生写职业目标,并根据目标写出自己需要努力改进的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整个班级的学风有所改善。

除了学风建设,我也格外关注家庭困难学生。班里有一名学生因母亲患病,家庭经济拮据,学费和生活费都成问题,性格也格外自卑。我经常找她谈心,分享“往届困难学生靠奖学金和兼职完成学业”的故事。当这位学生在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后,给我发消息说:“老师,以前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但现在我知道,只要努力,我也能靠专业能力赢得认可。”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到:辅导员的 “仁爱之心”,不是“施舍式”的帮助,而是发现学生的潜力,帮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信,让“困难”变成成长的“磨刀石”。

三、以党建引领为魂:让红色基因融入育人与传承

“闽西是红土地,我们的党建工作,就要把‘红色基因’种进学生心里,让文化传承有根有魂。”作为文旅学院党支部书记,我牵头成立了“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核心目标就是“把红色教育、非遗传承融入研学育人”。2024年,我申报的“党建引领非遗传承,匠心逐梦客家研学 —— 闽西客家非遗研学线路设计与推广” 项目成功立项,我带领课题组的党员教师和多名学生,开启了“客家非遗挖掘之旅”。我们用半年时间,走访了闽西多个客家古村落,收集和记录客家非遗技艺,开发非遗研学体验课程。

如今,我们的课题组已设计客家非遗研学线路5条,开发研学课程12门。在2025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活动周,我们的学生向领导来宾展示“客家木偶戏表演”时,有位领导说:“你们把红色和非遗结合,让年轻人喜欢上了传统文化,这就是党建育人的意义啊!”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党建引领下的文旅育人,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更是要让红色基因、客家文化通过学生的双手和脚步,一代代传承下去。

二十几年的职教路,从带领学生踩线设计,到帮迷茫学生重拾信心,再到用党建引领文化传承,我始终坚信:教育家精神,就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未来,我还会继续带着学生,行走在闽西的红色旧址与客家古村间,让研学线路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让学生的成长成为职教育人的答案 —— 在红土文旅的路上,做一名永远的耕耘者,初心不改,步履不停。

学校公众号

版权所有: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与旅游学院

电话:0597-2753469 邮编:364021 邮箱:mdzyx1984@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