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职院思政金课7:“打倒陈毅主义”——陈毅化解党内矛盾的“三勇”谋略

发布日期:2024-03-13    浏览次数:

01

“陈毅是个好同志”

“文革”中,一次红卫兵批斗陈毅时,陈毅先发制人,掏出“红宝书”说,请翻到《毛主席语录》第271页,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陈毅是个好同志。造反派一翻书,哪有271页,全书总共就270页。在一旁的周恩来作证说,确有此话。于是陈毅过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这得从古田会议说起。古田会议只开了2天(1929年12月28~29日),但它的历史意义却重大而深远。从井冈山朱、毛红军胜利会师以来,持续了一年零八个月的各种争论,在这2天的时间里作出了最终定论。在这场严重的党内矛盾争论中,陈毅处于矛盾的漩涡之中。其间,陈毅形成了化解党内矛盾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三勇”谋略。

02

国民党第三次“会剿”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红五军一部也来到井冈山,井冈山声威更大。对此,蒋介石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

03

“守山”?下山?

1929年1月4日起,由前委召开的联席会议在井冈山柏露村举行。会议的议题就是“井冈山守不守、留不留”的问题,究竟是巩固井冈山根据地还是出击赣、闽。毛泽东认为,井冈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主张敌来则集中对付敌人,敌去则分兵发动群众,根据地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发展;朱德则认为,井冈山东、西被湘江、赣江夹住,无法徒涉,南、北也难以发展,缺乏足够的回旋余地,红军应出远道打游击,光守井冈山守不住。朱德认为毛泽东的主张是“保守主义”,毛泽东则认为朱德的主张是“游击主义”。最后,会议采纳了陈毅提出的“围魏救赵”办法,决定一部分军队留守井冈山,一部分军队出击赣南,引开部分敌军对井冈山的围攻。

04

“集权”?“分权”?

1929年1月14日黎明,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因为沿途没有党组织,部队在给养、宿营上都有很多困难。不少人认为应该把部队分成两个单位,但毛泽东不同意分兵,认为分兵活动容易遭敌人各个击破。为此,毛泽东、朱德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当时,毛泽东领导前委,朱德领导军委,要想不分兵,里面就有个“统一领导”的问题。为了断掉分兵的念头,毛泽东干脆把军委撤了,将军委改编为政治部,自己兼任政治部主任。这个决定后来被一些人说成是毛泽东集权,既担任前委书记,又担任党代表,还兼任政治部主任,大权独揽,也为以后更激烈的争论埋下了“根”。

05

打倒“陈毅主义”

毛泽东曾给朱德等复信说:“我平生精密考虑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当‘八面美人’,四面讨好,我办不到。我反对敷衍和调和、模棱两可的‘陈毅主义’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陈毅主义”,后来,毛泽东也承认当时的措辞是有些过分的。但当时的毛泽东坚持要辩出个道理是非,认为陈毅在七大上列出的所谓“七条错误”,都是从个人伦理上考虑的,没有从政治原则上考虑。

1929年7月29日,国民党对闽西根据地发起进攻,陈毅、朱德连夜赶到毛泽东住地商讨策略。陈毅请毛泽东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之前毛泽东声称要打倒“陈毅主义”,这次两人又不欢而散。

按中央的要求,陈毅去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的工作,朱德临时代理前委书记。这期间,红四军党内军内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现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朱德愈发觉得毛泽东主张的正确性。

“一勇”:勇于抛开名利情

1929年8月26日,陈毅抵达上海,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如实全面地汇报了红四军的现状和朱、毛间的争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讨论到红四军的组织问题时,李立三问陈毅,你说实话,你觉得毛泽东如何?陈毅不假思索:“我不如他。我陈毅两次代替毛泽东干前委书记,两次都放任下面搞极端民主化,说明我管不了这一坨哟。”周恩来也认为,一个党一个军队需要有一个核心人物,在红四军中,毛泽东就是最好的人选。

中央被陈毅坦诚无私的品格所感动,决定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宣传部长李立三和他组成三人委员会,共同研究红四军问题,并委托他起草中央给红四军的指示信。史称“九月来信”。10月,他带着中央的“九月来信”,离开上海回到红四军。

“二勇”:勇于将自己“打倒”

在朱、毛之争中,陈毅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表现出超人的勇气,为这场冲突的解决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共中央为化解陈毅与毛泽东的矛盾,有意将他调离红四军。陈毅坦荡地说:“我要回四军去。七大没有选毛泽东担任前委书记,我有责任。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回去后,立即请他担任四军前委书记。我完成了这个任务后,再听中央调动”。

回到闽西根据地后,陈毅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并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润之:

我这次到中央,回部队来了。这次到中央去一趟,我们争论的问题都解决了。七次大会是我本人犯了一次严重错误,我可以作检讨。中央已经承认你的领导是正确的。此间四军的同志也盼望你归队。希望你见信后很快回来,就任四军前委书记。这是中央的意思,也是我和玉阶及前委的希冀。仲弘

11月下旬,正在养病的毛泽东收到中央的“九月来信”及陈毅的信。

当得知这是中央在陈毅汇报后作出的,不由得对陈毅产生敬意: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难啊!他看了陈毅自我批评的信后,十分感动,冰释前嫌。11月26日,他带病从上杭来到汀洲参加红四军的前委扩大会议。

见到毛泽东后,陈毅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对毛泽东说:“我这次回来,就是来和大家一起打倒陈毅主义的!”

毛泽东也承认自己当时身体不好,精神欠佳,说了一些伤感情的话,请朱德、陈毅多多包涵。宽容和肩负的革命重任让三位领导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

“朱不离毛,毛不离朱。朱离开毛过不了冬。”朱德这句广为人知的“朱毛关系”比喻,就出自这次重逢。

“三勇”:勇于根本上解决矛盾

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把矛盾转化为党的事业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化解党内矛盾的最终目的。为此,陈毅在承认错误后还积极协助毛泽东从根本上解决红四军党内矛盾。

12月3日,红四军开赴新泉,进行“新泉整训”。这群热血青年,以赤子之心相碰,重新获得了纯粹,共同掀开了建军史上新的一页。

毛泽东认为,由于党和红军处在农村,大量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加入党和红军,必然把非无产阶级思想带入党内。陈毅很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并一道对红四军开展了近1个月的“新泉整训”,使部队面貌明显改观。

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上杭古田的廖氏宗祠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毛泽东再度当选前委书记。“党指挥枪”这一永远不变的军魂自此铸就。从此,军魂融入血脉,军旗跟着党旗走,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跃上了历史舞台,从苦难走向辉煌。

如果说,古田会议就是朱毛之争的成果,那么,陈毅的“三勇”谋略,则是古田会议得以顺利召开的重要保证。勇于抛开名利情,是“三勇”谋略的基础;勇于将自己打倒,是其核心;勇于根本上解决矛盾,是其归宿。“三勇”谋略体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坦荡的胸怀、无私的品格、崇高的人格,正如其诗中所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探究陈毅高尚的思想境界、优秀的个人修养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总之,是个有品德的人,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