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工作的成长速度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发布日期:2017-09-12    浏览次数:

【北森生涯低调分享】

关于「成长」,把它定义为专业知识与技能、通用管理技能,和(或)管理职级与地位的成长与发展。这个成长,既有外在成长,也有内在的成长。

我觉得从个体的内因来说,最主要在于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位的匹配,以及勤勉与坚持。

 

一、成长与速度

成长不仅是内在的,而且还是以内在为主的,无论外部职位晋升或薪酬晋升与否,个人都有机会一直获得成长,而且在如今社会几乎不存在埋没人才,只要你有真才实学的核心竞争力,跳出去外面机会一大把。

那些看着民企的发展速度流口水,又舍不得央企和事业单位的稳定与安逸,就不要怪别人了。

 

灰色实线:图中的灰色实线,是大部分人一辈子的成长路径,找个工作慢慢积累,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的能力、阅历、财富、地位稳步增长。

 

灰色虚线: 是一个分水岭,分水岭以上应该说是职场初期开外挂,发展迅猛的。

绿色:刘备。大器晚成,人生多半时间都处于屌丝阶段。

黄色:仲永。青年发力,中年失利。

红色:史玉柱。成功、失败、成功。

紫色:梵高。一生潦倒,事业都是身后事。

大家更希望的成长,是蓝色线,期望自己在职业初期发展速度超过别人,同时还能在后期保持增速。

 

二、速度成长?

 

在这里,我们把成长分管理通道和专业通道两个方向。

2.1 管理通道

 

「情绪管理」「解决问题能力」「勤勉」

大部分在管理职位的人,也都是基层做起来的。在基层要发展,既要会做人,又要会做事。

 

会做人,可理解为情商高。不仅自我知觉和控制情绪,还能感知他人情绪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虽然有些人也不能说情商多高,但是他们有种与生俱来的领导者气质,富有同理心、真心实意地为他人考虑,被身边人所喜欢。

在做人上要既能让老板喜欢,又能团结同事。如果这两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那管理通道的晋升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两个做得都非常不好……额……换条路走吧,管理未必适合你呢。

 

会做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候不需要一定会解决问题,我见过许多在管理位置上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并不突出,但他们很懂得职场的套路,总能在自己不想解决和解决不了的时候,找到合适的人来拍板或接盘。

总之,因为他们对职场权利链条的精通,和对人际的洞悉,使得他们即便完不成什么丰功伟绩,依然能得到中等水平的评价和晋升速度。

会做人会让领导觉得靠谱,靠谱就是我能预期出他的行为,这样的人让老板觉得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会做事会让老板觉得放心,交代的任务能完成,完不成也会告诉他怎么去往下推。

这种情况下,领导就会很放心地给你安排任务,担子越加越重,等到发现离不开你,自然发展的机会就到了你的头上。

不是到了职场才知道谁的能力高低,在大学表现出的特质就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预测出职场发展方向与速度,比如校学生会主席,现在可能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沟通影响能力,以及考虑问题更全面,更得老板欢心。

 

所以如果让我说,我觉得适合才是最好的,如果自己不适合做管理,那也不一定非要强求,因为未来并不一定是管理者的天下,你发现现在的公司规模越来越小,个人的能力影响力越来越大,还有一些自由职业者的崛起,所以只要你有足够专业的能力,也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那工作后,再来争取更快的发展速度,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是多考虑别人的需求。去执行任务前,多去理解老板、客户等各方利益的动机和需求,用合作的思维去考虑,我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好处?不要老以求别人帮忙的学生思维来考虑工作。

二是在工作上多去理解做事的流程、方式、重点、亮点,想想如何在工作中才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是勤勉,不要抱怨多努力,忘掉所谓的工作生活平衡吧,只有体力劳动者才有资格在下班后享受绝对的家庭生活。

就像下图,可能自身付出的价值(能力 * 时间)是相对平滑的,年轻人还不足以用经验和能力拼的时候,增加自己时间的投入。

 

 

2.2 专业通道

 

「好奇心」「专家精神」「坚持」

好奇心,是说在工作、学习、生活上,都能在一个较为宽泛的领域保持着探索的好奇心和汲取新知识的认知需求。

好奇心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拥有好奇心,就能把有限的认知资源投入到诸多的媒介上,因为有潜意识的信息获取的习惯,本身并不用花太多时间。

当然,很多人的好奇心用的地方不对,全都去打听八卦新闻去了,这样的人如果能坚持这个习惯,那么两年或三年之后,必将能成为狗仔界的一姐啊或者朝阳大妈中扛把子的。

专家精神是一种希望自己成为本领域内专家的自我形象和动机。对自己所喜爱的某些领域有着高度的热情,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乐于用新知识新理论在事件中应用,解决难题,并且总会将自己的观点进行理论上的概括。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我角色定位,所以这也是需要还是因为自己性格和目标职位的匹配度。

但是无论有没有专家精神,在工作中,如果能比别人更深入、系统地掌握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总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专业话语权,总会能够突出自己的能力,但是一般在职场初期,新人的专业性是不会被认可的。

除非你可以压缩自己的经验积累时间,让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可以迅速转换为生产力,也就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一个人有明确方向的情况下,利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思考、实践、总结。

我认识一个现在在管理实践领域有一点名气的人,很多人还私信跟我聊起过他,大家都以为他成功就很容易。

实际上,虽然他很优秀,但 10 年前在刚步入职场时,就积累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下班后吃饭、健身,然后开始 4、5 个的文献阅读、案例写作。现在某大做博后研究,开着咨询公司、讲着课,朋友圈经常看到飞来飞去的。

 

所以希望成为专家的,你可能还不够坚持,或你对坚持的理解有点太过于容易了。

毕业后工作的成长速度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回答这个问题首要去除两个关键因素,既既往资源差距和运气。

排除以上两个重要因素,假设初始资源一样,大家运气差不多,中长期来看影响成长速度差异的只有两个因素。

 

1. 能否突破舒适区,进入正反馈的学习区。

2. 能否不断突破舒适区,进入正反馈的学习区。

这个两个因素衡量起来十分简单,随时可以反观自照。

如果你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很轻松,你就在舒适区。

如果你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困难、痛苦、抓狂、崩溃,你还能坚持下来,在纷繁中找到线索,在压力下找到路径,你就是在学习区。

 

学习和工作都不难。难得是:

 

1. 拿出勇气走出舒适区;

2. 运用智慧建立反馈点;

3. 坚守信念挺过难关,不放弃。

真正的成长是没办法规划、没办法设计的,只有走到悬崖边上,迎风一跃,你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飞翔。不磕个头破血流,就想领悟真知灼见,哪有这么美的事。没有经过血汗浇灌,随便翻翻就能学到的干货,在生死关头你真的敢信么?

被动走到学习区是大运气,主动走到学习区是大勇气。想成长得快,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运气,最好就拿出勇气。

下一次,人生的岔路上,难易自选,云泥随缘。

 

来源:知乎

 

 

生活原本美好,只是缺少善于观察的眼睛;

生涯原本简单,只是缺少善于规划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