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标准(2022修订)

发布日期:2022-02-21    点击:

一、课程背景与性质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接受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已经成为大学生大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实现理想择业、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该课程基于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对素质与能力的需求,针对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等课程改革潮流和设计理念,以职业指导的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实行互动式、实训化教学的方式。通过问题思考、活动引导、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榜样教学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职业素质提升提供系统的解惑答疑和行为能力训练,是提高高职大学生求职择业能力的一门素质拓展必修课。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成功实现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针对我校所有在校全日制专科学生(含五年高职专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时间跨度为3年,总学时32,必修学分2分。学生入学开始直到毕业 ,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的特点和要求,连续不断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课程集合了知识课、活动课的特性,融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于一体。

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16课时,1学分),从认识职业生涯、了解自我世界、探索职场天地、权衡职业决策、确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评估职业规划等方面,启发、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职业目标,科学设计生涯,从而使其在大学期间自觉、合理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自觉按职业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16课时,1学分),从明晰就业法律法规、搜集就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健全就业心理等方面引导大学生自觉提高就业能力;从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实务、新创企业经验管理等方面,传播创业基础知识。重点提高大学生的从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毕业生自主能力,培养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达到充分就业。

三、课程任务与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生涯管理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课程任务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明晰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了解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方法和技巧,正确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激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成才与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就业市场信息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择业技能等,提高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面向全校学生。具体设置如下:

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6课时。

第一章 提出生涯与规划 唤醒任务意识 (2课时)

教学内容:树立你的职业理想、做好你的职业准备、提升你的职业素质。

教学目的:使大学生明确职业规划意义,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教学重点: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第二章 清楚认识自我 促进人职匹配 5课时)

教学内容:清楚认识“我是谁”、探索你的职业兴趣、认知你的职业性格、开发你的职业能力、澄清你的职业价值观。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的认知,从而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重点:自我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的认知与测评。

第三章 初探工作世界 搭建目标金字塔 (4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你的职业环境、搭建职业目标金字塔、做好你的职业决策。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社会环境与职业、组织环境与职业发展,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懂得适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目标。

教学重点:外部环境认知。

第四章 实施生涯规划 促进职业成功 5课时)

教学内容:修炼情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操、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评估与修正。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制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需从个人实际和家庭、社会实际出发,避免形式化。让学生掌握制作规划书的方法和步骤,懂得职业生涯规划评估和修正的方法及内容。

教学重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制作。

面向大三毕业班学生开设《就业创业指导》,16课时。具体设置如下:

第五章 明晰法规 保障就业 2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益。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益,掌握毕业生就业流程。

教学重点:就业政策与法规了解、就业权益保护。

第六章 掌握信息 拓宽渠道 2课时)

教学内容:搜索就业信息、分析和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拓宽信息的搜集渠道,及时整理、分析和处理来自各种渠道的就业信息,提高信息收集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重点:如何搜集整理及利用就业信息。

第七章 掌握技巧 学会礼仪 4课时)

教学内容:简历与求职信的制作、求职的基本礼仪、笔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模拟面试。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掌握求职材料准备的基本要求,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掌握自荐的方式和技巧、精通笔试面试的形式和技巧。从而学会推销自己,实现顺利就业。

教学重点:个人求职材料制作、求职礼仪与求职技巧掌握。

第八章 健全心理 历练心态 2课时)

教学内容:求职择业心理误区分析、就业心理误区的调适。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学会预防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时排除心理障碍,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做到自觉的进行自我调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

教学重点:就业心理调适。

第九章 适应与发展 走向职业成功 2课时)

教学内容:进入职业人角色、走向职业成功。

教学目的:让学生懂得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明白初入职场的注意事项,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

教学重点:职业素养提升。

第十章 大学生创业基本知识 4课时)

教学内容: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实务、新创企业管理等,简单介绍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自主创业的含义,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了解自主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和条件,重点使学生明确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和意义,注重自主创业意识的树立和培养,掌握自主创业的程序、创办企业所需条件、创办企业程序等。

教学重点:创业意识培养。

    五、教学要求与考核办法

   (一)教学要求

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基本要求,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社会现实,联系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双重目的。

(二)考核办法

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根据学生上课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平时成绩。期末根据递交的作品进行打分。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核占70%

《职业生涯规划》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递交《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就业创业指导》部分,要求学生递交《个人求职材料》。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还需要使用相关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手段: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网上教学,实践教学等。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到求职就业技能提升、就业心态端正的重要性,同时有意识地积累创业基础知识。